• <sub id="y8va1"></sub>

        課標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學教材使用中若干問題的商榷

        時間:2017-08-18 00:00:00  來源:  作者:黃山市新世紀學校黃山市新世紀學校

        (安徽省黃山市新世紀學校 張智 )

        摘  要:本文以筆者對高中新課標實驗教科書《化學1、2必修》為教材的任教經(jīng)歷為依據(jù),對使用過程中的若干問題提出了探討

        關鍵詞:新課改;化學1、2;問題 

         

        新課改在全國轟轟烈烈的展開,課改中教材的使用是至關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筆者作為普通的一名高中教師,也試著談談教科書使用過程中的體會。(本文的教科書指的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、2;2007年3月第三版)

        這套教科書優(yōu)點非常明顯,除了體現(xiàn)時代性和人文性之外,課后高質(zhì)量的習題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。尤其是第3版,在每章的最后增加了“復習題”,是對學生學習掌握狀況的很好檢驗。課后習題難度適中,題型新穎,是教師教學、學生學習很好的參考資料。

        教科書印刷精良,并配備了大量精美的插圖,學生學習起來也興趣盎然,總體來說非常成功。不過,由于教科書的編排方式較之從前有“顛覆性”的變革,因此,在使用過程中也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問題,這里提出來,希望和各位同行、專家們探討。

        必修1第7頁介紹了蒸餾,但是插圖中并沒有配有溫度計。傳統(tǒng)教材中,包括第2版教材溫度計還是存在的。對于蒸餾,教材是這樣介紹的:“對于液態(tài)混合物,還可以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,用蒸餾的方法除去易揮發(fā)、難揮發(fā)或不揮發(fā)的雜質(zhì)”。很顯然,“沸點”的測定是需要溫度計的。因此,實驗裝置中沒有溫度計,不是很妥當。教參中也沒有說明,讓老師不知該如何講解。同樣,必修2第90頁同樣介紹了“海水蒸餾原理示意圖”,依舊沒有配置溫度計,可見這是教材編者有意為之。筆者在這里感到十分困惑。

        第52頁介紹了“物質(zhì)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”,按照傳統(tǒng)經(jīng)驗,本節(jié)都是緊接在“物質(zhì)的量”之后教學的,實際課改區(qū)教學過程中也是在“物質(zhì)的量”之后講授有關的計算。因此,是否再版時可以考慮把這部分內(nèi)容提前?

        第56頁的實驗中有一項是往同樣是1g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,現(xiàn)象是Na2CO3的紅色更深些,得出結(jié)論:堿性Na2CO3>NaHCO3。這個結(jié)論當然是正確的,但是這個推導過程似乎不妥。我們知道,酸堿性是用pH值衡量的,而pH=-lg[H+],顯然1g的Na2CO3和NaHCO3物質(zhì)的量是不相等的,因此這個結(jié)論的得出是不科學的。雖然必修中沒有介紹pH的計算方式,但是這部分的教學是不科學的,建議將堿性強弱的比較刪去。

        第60頁的圖3-18有個標識錯誤。Fe(OH)2 是白色沉淀,教材中卻將其標識在淺綠色沉淀下方,很容易讓學生產(chǎn)生誤解。

        同時,對于Fe(OH)3制備的實驗,教材只字未提膠頭滴管要插入到溶液液面以下,建議可以簡單提及一下,否則不講授該部分內(nèi)容,學生會以為該實驗就是普通的溶液之間反應,就體現(xiàn)不出本實驗的特殊性了。

        78頁中介紹了瓷器,有這么一句話:“英文的‘中國’(China)一詞又指‘瓷器’”,而我們知道,“china”才是“瓷器”的意思。雖然這是化學教科書,但是作為一個中國公民,應該把這個問題搞清楚。

        81頁第10題第1問:“碳和硅的原子結(jié)構(gòu)有何異同?從二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能獲得什么信息?(參看本書末所附元素周期表)”但是“元素周期表”的知識是在必修2中學習的,學生在必修1時是不懂得元素周期表的規(guī)律的,這里的問題“超前”了,建議刪除。

        84頁中有氯氣溶于水的方程式:Cl2+H2O=HCl+HClO。但是在必修2的第51頁又有這么一句話:“……稱為‘可逆反應’。例如:……Cl2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的反應”,顯然必修2中又把該反應認定為可逆反應,雖然說必修1還沒有講到“可逆反應”,但是教材這種前后矛盾的說法還是值得商榷。教科書在教學中起到導向作用,建議這里統(tǒng)一說法,或者干脆說明一下。

        86頁“科學視野”中介紹了“鹵素”,包括其氧化性的比較,課后也安排了相應的習題。而事實上,必修2中還有專門的章節(jié)對其進行介紹,這里提前講授不是不行,但是安排的課后習題很容易加重學生負擔,教師也就不清楚是否應該提前講授“鹵素”的具體內(nèi)容,建議將該部分的課后習題刪除。

        101頁銅和濃硫酸的反應,課本彩圖中最后溶液的顏色是黑色,這顯然與CuSO4溶液呈藍色相悖。事實上,由于整個實驗中會有CuO產(chǎn)生,所以黑色的出現(xiàn)并不奇怪。但學生就容易被誤導,教師也不太清楚該如何講授。因為考試中還是要求寫“藍色溶液”。建議此處加以小字說明。

        必修2第7頁有一處筆誤:“Cs略帶金屬光澤,柔軟”,很顯然,這里的“金屬”應該是“金色”。

        21頁有個鈉與氯氣的實驗,這個實驗,若按照課本所示裝置,污染較大,而且鈉本身也容易與氧氣反應。這個實驗是為了講授“離子鍵的形成”安排的,但是客觀的說,本實驗并不能加深學生對離子鍵形成的理解。離子鍵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純粹微觀的過程,主要通過課件動畫來演示,因此這個實驗由于污染較大且意義不大,建議刪去。

        37頁第7題“在100kPa時,1mol石墨轉(zhuǎn)化為金剛石,要吸收1.895kJ的熱能。據(jù)此,試判斷在100kPa壓強下,下列結(jié)論正確的是”,其中A選項是正確答案之一:“石墨比金剛石穩(wěn)定”,但是為什么呢?要解釋這個答案,需要用到選修4“化學反應原理”中“熵和焓”的概念,因此這里出現(xiàn),不是很妥當。建議將選項改動一下。

        38頁11題是一個探究題,但是答案涉及到了“蓋斯定律”;同時,56頁復習題第5題再次以探究的形式涉及到了“蓋斯定律”,兩次提及該定律,不得不引起學生和老師警惕,老師也可能會因此加入“蓋斯定律”的內(nèi)容。但是該定律是安排在選修4中教授的,教學中不大好把握。

        53頁第2題,針對2SO2+O2=2SO3的反應有這么一個選項:“為了提高SO2的轉(zhuǎn)化率,應適當提高O2的濃度”,但是這是選修4中“平衡移動”的內(nèi)容,必修教材中不講授。因此建議將選擇項改掉,否則又會加重老師和學生無謂的負擔。

        74頁乙醇的分子式不應該是“CH3CH2OH”,這是結(jié)構(gòu)式;應該是“C2H6O” 

        79頁介紹了葡萄糖的特征反應:“(葡萄糖)在堿性、加熱條件下,能與銀氨溶液反應析出銀”,但是又沒有介紹什么是“銀氨”溶液,實驗原理也一字未提,學生困惑很大,教師如果具體講解又超出了要求,加重學生負擔。建議這部分內(nèi)容以小字部分加以介紹。

        93頁第2題中出現(xiàn)了Au(CN)2-以及Zn(CN)42-兩種絡合物,這題本身是一個簡單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判斷,但是出現(xiàn)了這兩種絡合物就使得“簡單的問題復雜化”,建議將這部分內(nèi)容刪除。

        第6題第2問的方程式是NaAlO2+CO2+2H2O=Al(OH)3↓+NaHCO3,這是個水解反應,而此水解反應應該是選修3的內(nèi)容。建議這里再多給點提示,否則學生很難寫出方程式。

        當然,對于有些問題,“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”,若有不妥、錯誤之處,敬請指正,謝謝。

       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幕_国产成人av在线高。?!_印度av一级永久无码_91视频免费入口 日韩一级在线播放g 亚洲国产日本欧美乱久久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

      1. <sub id="y8va1"></sub>